安國市惠農中藥材良種繁育有限公司 半夏規范化栽培技術操作規程

2023-12-21 11:14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半夏田間生產產地環境條件、栽培技術、施肥方法、病蟲害防治及田間配套管理措施。

本標準適用于河北省露地半夏田間生產過程。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 3095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GB 5084 農田灌溉水質標準

GB 15618 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GB/T 8321.1~7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一~七)

3   產地環境

選擇不受污染源影響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許范圍之內,生態環境良好的農業生產區域。產地的空氣符合空氣質量GB 3095 二級標準,灌溉水符合農田灌溉水質量GB 5084 標準,土壤符合土壤質量 GB 15618 二級標準。

4 生產管理

4.1   選地整地

選擇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塊。每畝施農家肥4 000 kg,過磷酸鈣50 kg,淺耕細耙,做成1.5 m左右寬的平畦。

4.2   播種材料

4.2.1   選種

選擇《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的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為物種來源。

4.2.2   塊莖

選擇無機械損傷、無病斑、直徑0.5~1.0 cm的塊莖作種,存于室內濕沙中,以備播種。

4.2.3   珠芽

夏季或秋季,當老葉將要枯萎時,珠芽已成熟。采取葉柄下成熟的珠芽,進行栽植。

4.3   播種

4.3.1   播種時期

春季播種在3~4月份進行。

4.3.2   播種方法

按行距20 cm,開3~4 cm深6~7 cm寬的溝,溝底要平。將種莖均勻的撒入溝內,覆土鎮壓,摟平。每畝用種莖50~80 kg。

4.4   田間管理

4.4.1 遮陰

可在4月中下旬畦埂間種玉米、高粱、芝麻等高稈作物進行遮陰。9月后,及時收獲間種作物。

4.4.2   中耕除草

出苗后進行中耕除草,保持田間土壤疏松無雜草。葉柄珠芽落地后及時中耕。

4.4.3   灌水排水

生長季節如遇干旱及時澆水,追肥后及采收前適量澆水。雨季積水,應及時排水,以防爛根。

4.4.4   追肥

當珠芽成熟后,每畝追施硫酸鉀5 kg、尿素10 kg,結合中耕施入。在8~9月,可噴施0.2%磷酸二氫鉀溶液2~3次。

4.4.5   摘花除蕾

半夏抽出花蕾后及時剪掉。由于花期不一,可分次進行。

5 主要病蟲害種類及發生條件

  半夏的主要病蟲害種類及發生條件見表3。

6 病蟲害防治

6.1 防治原則

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通過選用抗性品種,培育壯苗,加強栽培管理,科學施肥等栽培措施,綜合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學合理地使用化學防治,將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允許范圍以內。農藥安全使用間隔期遵守GB/T 8321.1~7,沒有標明農藥安全間隔期的農藥品種,收獲前30 d停止使用,農藥的混劑執行其中殘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間隔期。

6.2   炭疽病

6.2.1   農業防治

與禾本科作物輪作;苗期加強中耕鋤草;雨后及時排水。

6.2.2   藥劑防治

發現病株時用95%惡霉靈(土菌消)可濕性粉劑4 000~5 000倍液,或用50%多菌靈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1 000倍液,或75%代森錳鋅絡合物800倍液噴霧防治。每7~10 d噴1次,連續防治2~3次。

6.3   葉斑病

6.3.1   農業防治

與禾本科作物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田間作業時注意工具消毒,減少人為傳播;及時拔除病株并攜出田外處理,病穴消毒。

6.3.2   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用1∶1∶120的波爾多液500倍液,或用為72%的農用硫酸鏈霉素4 000倍,或新植霉素5 000倍,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1 000倍液,或75%代森錳鋅絡合物800倍液噴霧防治,每7~10 d噴1次,連續防治2~3次。

6.4   根腐病

6.4.1   農業防治

與禾本科作物實行3~5年輪作;合理施肥,適施氮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時拔除病株燒毀,并用10%的石灰水對病穴消毒。

6.4.2   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用50%的多菌靈600倍液,或甲基硫菌靈(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75%代森錳鋅絡合物800倍液淋穴或澆灌病株根部,或用50%琥膠肥酸銅(DT殺菌劑)可濕性粉劑350倍液灌根, 或3%廣枯靈(惡霉靈+甲霜靈)600~800倍液噴灌。一般7 d噴灌1次,連噴灌3次以上。

6.5   立枯病

6.5.1   農業防治

與禾本科作物輪作;苗期加強中耕鋤草,合理追肥澆水,雨后及時排水。

6.5.2   藥劑防治

發現病株時,用95%惡霉靈(土菌消)可濕性粉劑4 000~5 000倍液,或用50%多菌靈600倍液,或甲基硫菌靈(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75%代森錳鋅絡合物800倍液,或20%滅銹胺乳油150~200倍液,或3%廣枯靈(惡霉靈+甲霜靈)600~800倍液噴灌,噴霧防治。每7~10 d噴1次,連續防治3次以上。

6.6   莖腐病(猝倒病)

6.6.1   農業防治

與禾本科作物輪作;苗期加強中耕鋤劃,合理追肥澆水,雨后及時排水。發現病株須進行清除。

6.6.2   藥劑防治

突出預防為主,預計發病之前或發病之初用75%代森錳鋅絡合物800倍液,或3%廣枯靈(惡霉靈+甲霜靈)600~800倍液,72%農用鏈霉素3000倍液,46.1%氫氧化銅干懸浮劑(可殺得3000)1500倍液,或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噴淋。或72%杜邦克露(霜脲氰+代森錳鋅)500倍噴霧防治,7~10 d噴1次,連續防治3次以上。

6.7   薊馬

6.7.1   物理防治

薊馬發生初期用藍色板誘殺,用60 cm×40 cm長方形藍色紙板或木板等,涂上無色油漆,再涂一層機油,掛在行間株間,或市場出售的商品藍色誘殺板,每畝掛30~40塊。

6.7.2   生物防治

薊馬發生初期,用0.3%苦參堿乳劑800~1 000倍液,或天然除蟲菊素2 000倍液,或0.3%印楝素500倍液,或2.5%多殺霉素(菜喜)懸浮劑1 000~1 500倍液噴霧防治。

6.7.3   藥劑防治

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3%啶蟲脒乳油1 500倍液,或2.5% 聯苯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4.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或1.8%阿維菌素乳油2 000倍液,或噻蟲嗪(25%阿克泰)水分散粒劑2 000倍液,或5%甲胺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可溶劑3 000倍交替噴霧防治。

6.8   金針蟲

6.8.1   農業防治

冬前將栽種地塊深耕多耙,殺傷蟲源、減少幼蟲的越冬基數。

6.8.2   藥劑防治

6.8.2.1   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0.25 kg與80%敵敵畏乳油0.25 kg混合,用拌細土30 kg,均勻撒施田間后澆水,提高藥效。或用5%毒死蜱顆粒劑,每畝用0.90 kg,兌細土25~30 kg,或用3%辛硫磷顆粒劑3~4 kg混細沙土10 kg制成藥土,在播種或栽植時撒施。或用90%敵百蟲晶體或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灌根。

7 采收

10月份地上莖葉枯萎后選擇晴天順壟挖10 cm左右深,篩選出半夏球莖,除去外皮及須根,曬干。

3 半夏常見病蟲害及有利發生條件

病蟲害名稱

病原或害蟲種類

傳播途徑

有利發生條件

炭疽病

真菌:半知菌亞門,炭疽菌屬Colletotrichum sp.

風雨、昆蟲等傳播

高濕悶熱、時晴時雨,植株過密、葉片交錯擦傷、噴淋澆水、霜害、排水不良等

葉斑病

細菌:黛粉黃單胞桿菌Bacterial blight

病株摩擦、植株表面帶菌水滴、農事操作、雨水、灌溉水、帶菌介質等

高溫多濕、田間密閉、積水、雨水多,細菌繁殖最適溫度在30℃左右

根腐病

真菌:半知菌亞門,鐮刀菌屬Fusarium sp.

土壤、農家肥、種子、病殘體、水流

低溫多濕、低洼地易發病

立枯病

真菌:半知菌亞門,絲核菌屬Rhizoctonia sp.

土傳病害

低溫多濕

莖腐病(猝倒病)

細菌:Erwinia

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 Erwinia chrysanthemi

經水孔、氣孔及傷口浸入,可借雨水、灌溉水、介質、工具及人等傳播

最適發病溫度為2228C,經水孔、氣孔及傷口浸入,可借雨水、灌溉水、介質、工具及人等傳播。

薊馬

纓翅目,薊馬亞科Thripidae

成蟲遷移擴散

周圍有糧、果等作物和草荒地

金針蟲

鞘翅目,溝金針蟲Pleonomus canaliculatus

遷移擴散

腐殖質豐富、微堿性土壤、沙壤土


昵稱:
內容:
驗證碼:
提交評論
評論一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宇县| 福安市| 莆田市| 营口市| 德钦县| 谢通门县| 酉阳| 屯昌县| 鹿泉市| 徐州市| 织金县| 小金县| 乌拉特后旗| 喀喇沁旗| 四子王旗| 喀喇| 花莲县| 陵水| 贵德县| 奈曼旗| 南郑县| 山阳县| 尼木县| 宜黄县| 望都县| 乳源| 酒泉市| 嘉黎县| 郑州市| 苏尼特右旗| 通州区| 达孜县| 安溪县| 灵武市| 武城县| 星座| 攀枝花市| 罗甸县| 台前县| 陈巴尔虎旗| 靖边县|